一般人的認知是大概從二十歲左右身體就開始會走下坡,
體力不如少年時期好,食慾也不像以往這麼不忌口,而且還要擔心怕胖的問題。
很多人差不多過了20歲左右就開始腫起來,走沒一段路就喘呼呼,
甚至做任何事情都懶洋洋提不起勁,最後,自己說服自己,老了!!!
你錯辣!!!錯很大,錯不用錢是嗎?!
我告訴你,身體年齡這個數字是可以利用一些自我訓練的方法越降越低的,
當然不可能降到0= = ",也不要問我會不會降到3以下。不要用智商年齡的想法
來套用在這個說法上。回歸正題,我舉我自己當例子好了,是例子不是栗子喔!!!
最近,雖然我鍛鍊身體不是這麼有計劃(當然在腦中還是有點小計劃^^"),但是
一個禮拜至少會做幾項不同的訓練。
譬如我這個禮拜自己已經訓練過的項目好了。
星期一 ---> 我做伏地挺身30下,加仰臥起坐100下(這是很基本的訓練動作),約花30分鐘。
星期二 ---> 為防止受傷,停止一天讓肌肉得到休息並恢復力量。
星期三 ---> 到公園跑步跑10圈,約花15~20分鐘。並做腹部鍛鍊運動(九項動作),約花10分鐘。
星期四 ---> 可能念完書回家經過公園時吊個單槓和拉槓,舒展並強化上半身肌肉群,約花10分鐘。
星期五 ---> (一個禮拜的重點項目)跑到火車站來回,約花20~30分鐘。
星期六 ---> 騎單車繞龜山回來,約花1.5小時。
星期日 ---> 固定壘球比賽。約花半天時間。
我自己覺得的優點是
我發現,當我做完這些訓練,身體整個活化起來,而且腦袋思路變比較清晰,
因此,運動並不會吃掉我原本該念書的時間,反而強化我念書的效率。
當然,從事這些運動,我可是經過長期的揣摩還有修正來獲得經驗值,
甚麼時候該運動,甚麼時候該停止,我是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來調整。
所以我的運動計劃並不適合每個人,但是各個運動項目其實是適合大多數人的,
只是從事時必須注意哪些防護措施辣,或者是依自己身體狀況做強度上的調整。
另外,最重要的重點是...不管從事哪一項運動前,必須進行暖身運動,
這是我慘痛的受傷教訓換來的經驗,很重要。
身體年齡下降
所以回過頭來,當你在抱怨自己的身體大不如前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方法
要去做改變,其實改變不難,換個心態換個想法,遇到挫折做修正,不要
害怕無法成功或者無法達成,先從簡單的開始,在慢慢調整強度,身體
經過長期的運動訓練可以慢慢調整身體年齡的。
所以像我自己就覺得我目前自己的身體年齡是我打出生以來覺得最好的
時期,比國中時期好,比高中時期好,甚至比腫起來的大學時期更好,
像我最近吊單槓可以八下以上,ㄟ,我當兵吊到屎快跑出來了才七下!!!
因此,我覺得首先要去改變自己的心態與想法,才能讓自己的身體越來
越健康,你覺得呢?!